专业股票配资论坛
编者按: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,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。南方杂志社、南方+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《南粤先锋》专栏,讲述南粤党员故事,讲解党建知识,树立先锋形象,敬请垂注。
明代崇德县知县唐汝修曾当众立誓:“当官不为民作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”,其人不畏权贵、刚正廉洁、秉公执法,被百姓敬称为“唐青天”。“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”,这既是古往今来贤能之士恪守的为政准则,更是当代干部应有的本分与担当。但现实中,部分干部却滋生“多做多错、少做少错、不做不错”的消极心态,把岗位当“官位”、职责当“负担”,工作中只见“太极推手”,难见“攻坚拳头”。这不仅阻碍干部自身成长,更成为改革发展的绊脚石,须引起高度警惕。
从表面上看,“多做多错”论似乎自成一套逻辑。他们认为如果自己做事的出错率是10%,那么做10件事会错1件,做50件事会错5件,所以得出少做甚至不做才是避免出错的“良策”。这个想法看似符合逻辑,实则是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”,陷入了机械静止的认知误区。工作绝非简单的机械重复,而是能力持续进阶、经验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,每一项任务都是锤炼本领、砥砺作风的宝贵契机。正所谓“实践出真知”,干部只有在不断干事的过程中,才能提升能力、积累经验,错误率便会随之下降。因惧怕出错而选择“躺平不作为”,实则是放弃了自我提升和为事业贡献力量的机会,终将如“守株待兔”般一事无成。
诚然,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,干部面对工作中的试错成本有所顾虑,似乎情有可原。但必须明确,干部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先锋队、主力军。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,无论是血雨腥风、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,意气风发、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,还是波澜壮阔、生机勃勃的改革年代,正因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胸怀理想、奋勇担当,才创造出一个个历史伟业。当前,改革已进入深水区、发展正值攻坚期,倘若都抱着“只要不出事,宁可不干事” 的消极态度,无人愿闯、无人敢冲,那么改革的步伐必将停滞不前,发展的蓝图也只能沦为一纸空文,最终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,干部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。这不仅是严重的失职渎职,更是“搬起石头砸自己脚”的短视行为。
“为官避事平生耻”,少干事、不干事迟早都会“出事”。今年1至6月,全国共查处在履职尽责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、不作为、乱作为、假作为,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问题49204起,批评教育和处理67125人。这一数据再次表明,问责利剑始终高悬,“佛系”不是护身符,“躺平”必然付代价。每一位干部都应从思想深处警醒起来,彻底摒弃消极心态,以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韧劲和担当,把职责扛在肩上、落到实处,在改革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。
与此同时,也应清醒认识到,改革之路本就布满荆棘,制度层面的“保驾护航”对激励干部敢为、愿为至关重要。当前,尽管多地已出台容错纠错相关机制,但在认定标准、操作流程、结果运用等方面仍存在界定模糊、细节不明、刚性不足等问题,激励效果尚未完全释放。制度的力量在于执行,执行的成效在于细节。唯有进一步细化标准、优化流程,推动容错纠错机制更加科学化、标准化、透明化,才能真正为广大干部解除后顾之忧,全面激发“敢为、想为、善为”的内生动力。
更多精彩内容:南粤先锋专栏>>>
【作者】王碧海
【供稿单位】阳江市阳西县委组织部
【栏目统筹】陈健鹏
【频道编辑】李晓霞 李拉
【实习生】梁晋怿 廖睿希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蒋玉 刘树强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专业股票配资论坛
华夏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